不妨一看

2011年6月28日 星期二

我心中尚未崩壞的地方

其中一個comment "當我們每個人長大,往往會看到社會上、生活上,很多不公平、不善良,讓自己對社會,對人很失望的事情,像是自己曾今嚮往的英雄,作出自己並不認同的事,像被自己心愛的人被叛了的事 等等。
可是,這時我們更要保護自己的那份對愛的純真、對正義的熱心、對人類的信心,就算這世界上只有妳這樣想,也不能放棄!"
最適合夜晚晚一個人時聽的一首歌! .\ /.

一線之差

2011年6月27日 星期一

期待

(要用口語先表達到呀!)
出左成日街,熱屎辣辣,明明勁”支力”,一番到屋企樓下,明明兩部 LIFT o係 G樓都扮見唔到,走去大堂另一邊,開一開信箱,唔開由字可,一開把幾火,心裡面叫左聲yeah,收到一張AMSTERDAM寄尼GE POSTCARD!! 本身都唔知係邊樹。

一睇D字就知係邊個LA~唔使睇下款呀!
期待收到下一張POSTCARD!!
更加期待自己寄POSTCARD俾人! 最鍾意懶感性寫野!
而寫POSTCARD 其他人先唔會頂我唔順!
*寫/打口語勁煩/難

"繼續期待 我只要 繼續期待 我喜愛 繼續期待 我不要得到你......"

2011年6月25日 星期六

原來過得很快樂

一口氣把過去三年和大學莊員拍的照片看一回
很有趣的感覺
這一支莊是一個特別的團體
和其他朋友不一樣
因為其實我沒有選擇莊員的權利
只有上莊和不上莊
可以選擇的話
我是會捨難取易的
我不會跟這一班人成為朋友
因為他們真的很特別
性格和角色比較鮮明
各自有優缺點
開始時我是想逃
我不認為自己跟這班人合得來
但是......

即管先投入
先放下一部份的自己
不用想太多
盡情作樂
過後獨處時才慢慢地想
然後發現"原來過得很快樂"

很多時候
我拍照時必定帶著笑臉
儘管有時不怎麼快樂
可是自己知道便可以
而且我極度情緒化
下一秒已經忘記了不快樂的理由
到老了的時候看回舊照片
"原來舊時都幾開心"
快樂是分不到真假的
回憶總是美好的
要發生的總會發生的
要忘記的總會忘記的

呼~


@台灣國立文學館 (中間低音左,唔好意思,唔使話我知)

*要在幾千張相片找出幾張曬大相一點也不容易
**特別嗚謝卡樂仔

2011年6月22日 星期三

2011年6月20日 星期一

我的繪本

這是一部關於的的繪本,作者不是人,而是我心中的一條蟲。
如果有一天我身故,我想把它放在靈堂內,再加上相簿,供其他人閱讀我的故事。
順帶一提,靈堂內播放的是陳綺貞<太陽>一碟。
(我可不是說笑的,請友人幫助。)

繪本內容:
圖:


文:
還有更多,有機會問我借來看吧!

P.S. 我相信送我繪本的這位友人是一輩子的,送你以下一首歌,<在心中>。
*影片中的圖畫是由一個我喜愛的繪本作家 大泥 所畫我,他畫的圖畫充滿愛!
**作曲的是我鍾愛的作曲人馮穎琪,她作了不少好歌給JUNO呢!
***多謝您。


<在心中>

作曲:馮穎琪 主唱:謝安琪 填詞:馮穎琪

願望是共你再見面 終於可以相見
唯一想起你的臉便覺自然
我的願望就是與你再見 那怕天氣改變
隻要可和你一起 我便覺溫暖

*天空世界 有多麼偉大
竟可與你某天相約笑著遊街*

「早已在我心中哪怕 未能共你一起
 困倦時 聽你的聲線 蔚藍晴空因你起
 我的心中有回憶的佈景跟場地
 快來電共我分享這運氣」

repeat *「」「」

2011年6月19日 星期日

2011年6月16日 星期四

離別依依




當我SEND左個MESSAGE成日都未有人覆
有少少嬲o既時候
先至發覺原來哩條友已經係外國

突然覺得自己仲好童心未泯
因為我仲有小學生第一次去CAMP o既感覺
只可惜 o既係我係o係屋企送別D仔女o既父母
當我打完哩篇野o既時候
距離去得個幾日旅行o既朋友仔番尼o既日子又近左啦
而去成個月o既朋友仔可能仲係o岩o岩起步

本身朋友仔去旅行係好平常o既事
但係哩個星期成日食好多"最後晚餐"s
每一日都有人飛,飛之前又要SEND下道別MESSAGE
(真係成個呀伯咁) 再傾下電話提下記提咩帶咩
離別o既係加倍呀!
搞到生離死別咁
不過都好
哩個都係測試友誼o既好機會!
嘿嘿


2011年6月15日 星期三

距離

人世間最遙遠的距離是什麼?
我有過一個經驗。一個久久沒太多聯絡的舊友到了異地實習。我是犯賤的,她在香港的時候,我們互相不會找對方。到真正分隔兩地,我才發現原來大家已經很多年沒有見面。畢竟當年她曾是我其中一位好友。就這樣,我們透過網絡從新聯絡上,除了極度膚淺的回到香港相約吃飯外,還會多談平日的生活。由於對方根本不在自己平日的生活圈子內,我可以跟她說很多,平日生活上煩瑣的問題。(而這些問題我根本不會跟身邊人提及。)就這樣我們一來一回用文字上的溝通,使我們關係加厚不少。每一次收到對方的回覆,心頭都是一陣暖,就好像對方就在自己身邊,BE WITH ME! 關係更勝從前。或者因為地域上的距離,我們都知道一切不是必然,有一個更包容的心,超越很多瑣事雜務(例如是是非非,一時之氣),才可以還原人性上互相需要的基本,率真表達自己真正所想的心情。

(寫於兩個摯友飛往異地之後,而且一不離二,二不離三,之後將會是其他好友。摯友說:"思念是一病,而我們都有病。"我肯定會掛念你們(至少在找飯腳時),希望你們回來後,我看到一個大個左的你們,又或者你們看到唔同左的我。)


我們可以看著同一個月亮呢!嘿~



2011年6月11日 星期六

安妮.法蘭克

We all live with the objective of being happy.
Our lifes are so different and yet the same.

主唱:王菀之
作曲:王菀之
填詞:王菀之
編曲:馮翰銘 For The Invisible Men
監製:馮翰銘 For The Invisible Men
歌詞
門 誰裝闖進這度門 先不要去管
看看窗前花開了
一直留起僅有的空罐
這天有誰來換 我信生命美麗如這般
如果明天一切都要走 和他一起會樂透
天那樣的藍 快樂存在已久
由簡單的心接收 常感恩早已望透
花散著香氣 餘生都富有
問 人怎麼要縐著眉 很好奇地問
看看僅餘的多美
只是塵埃把歡欣掩蓋
至感一時無奈 我會不忘偷聽圓舞曲
如果明天一切都要走 和他一起會樂透
天那樣的藍 快樂存在已久
由簡單的心接收 常感恩早已望透
花散著香氣 餘生都富有
為何突然漫天煙火聲
不要再問也不想再聽
長夜抱緊痛哭過後才可鎮定
明知明天一切都會走 仍不捨的眼眸
記起掛念的人 繼續回望這生
奇績始終不發生 受委屈卻不抖震
留下日記 吻蒼生的心

WIKI: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E%89%E5%A6%AE%E6%97%A5%E8%A8%98
"《安妮的日記》由安妮·法蘭克所寫,並在1947年荷蘭文發行(在1952年英文發行),此書發行版的內容是摘錄自安妮在納粹佔領荷蘭的時期所寫的日記的內容。
其首次發行時的版本名為《 密室:由1942年6月12日至1944年8月1日的日記紀錄》(Het Achterhuis: Dagboekbrieven van 12 Juni 1942 – 1 Augustus 1944),並在1947年於阿姆斯特丹發行。英文版本《安妮·法蘭克:一位少女的日記》(Anne Frank: The Diary of a Young Girl)則在1952年由英國科能添及米切俄公司(Vallentine, Mitchell & Co.)發行,其後即受到大眾廣泛關注,並且深受歡迎。並很快便被編劇家古德利屈(Frances Goodrich)與哈基(Albert Hackett)在1955年改編為劇本,並於1959年搬上大銀幕。此書現在被認為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書籍之一。"

有機會要看:

2011年6月10日 星期五

關於6‧4

(兩個年青人於六四晚會後的天真對話)

T:去完64晚會嗎?
O:係AR
T:感覺如何呀? 我都睇左你POST果後片,睇到想喊 (https://www.facebook.com/l.php?u=http%3A%2F%2Fwww.youtube.com%2Fwatch%3Fv%3DZSia0NcWdVE%26feature%3Dshare&h=af3a2
O:好似睇畫展FEEL
  DREAMING
  未捉到咩感覺
T:唔,呢D的確係需要咀嚼
O:其他人係則面好激動,但我好冷眼旁觀
  但好似其他人為左成個社會貢獻生命, 自己唔開心都你小事
T:都係呀,我覺得自己一直都只著眼係自己所熟悉GE地方,對社會發生咩事都好少過問
  如果肯放眼去睇,會見到更多野
O:我想探索多D先
  未必要做OR太快下定論
T:你講得岩
O:下次再有畫展叫你AR
T:好呀!!! 好想再睇多D!

另外,O跟另一人chat時說"同我唱詩歌一樣FEEL, 未必明佢講咩, 但係即管唱左先, 可以拎多一D野"

晚會時唱的歌曲都不是屬於我年代的歌曲
關於六四,我想到<無瑕年代>
"都是大事件 不可能重現
 即使可以回到那些年
 一樣的錯失
 一樣踟躕不前"(填詞:王貽興)

等待出銜之朋友碎碎念

  • 我有很多朋友
  • 但我又喜歡離群
  • 尋找自己的孤獨
  • 開始時感到自由自在
  • 之後感到寂寞難耐
  • 又找回一些朋友
  • 幸好我有很多朋友
  • 我特別喜愛找一些不愛說話的朋友
  • 這樣我可以發表偉論
  • 我愛跟他們看電影逛博物館和書局
  • 我們總是一言不發
  • 相對無言
  • 但我知道他們在我身邊
  • 就可以自在地做自己喜愛的事
  • 繼續想太多
  • 咩人識咩朋友
  • 只要友伴在由電影院走回現實時開口說話
  • 我就知道下一次不可能相約對方兩人看戲了
  • 之後我會同時約兩個朋友
  • 把他們當成一個人
  • 把他們任何對話當成自說自話
  • 不用回應
  • 就這樣形成很多三人行的機會
  • 其實我很感激我的朋友
  • 雖然我整天認為其實我們不太熟
  • 我最愛矛盾地自說自話
  • 嘿嘿

青春真可愛

咩係青春?
你係青春
我係青春

2011年6月7日 星期二

窗外的藍天

天空很是蔚藍
天空很是廣闊
的確很美
好想伸手去摸
卻忘了中間存在著厚厚的玻璃窗戶
它只在摸不到時最優美
只要手一伸
即時高破血流
別忘記
窗內與窗外呼吸到的是空氣是天淵之別

2011年6月6日 星期一

一生人一次

不用想太多
本著什麼都一試的心態
作了不少一生人第一次
有些更可能是一生人唯一一次
因為有些東西真正嚐過後
才明白根本不適合自己
但你未試過又不會甘心

另一面的結果就是找對了自己的方向
慢慢發現新大陸
之後可能會做第二三四五六七八次
及後可能經驗更多
但總不及最初的感覺之獨特
就如PUPPY LOVE
明明沒發生過什麼
卻教人難忘

放下太多的意義
即管不斷的嘗試

2011年6月4日 星期六

為愛寫詩

忘了,忘不了;
放下,放不下;
刪除,又浮現;
卻哭,但無淚;

情人,做不來;
知己,談不上;

冷笑,說再見。

2011年6月2日 星期四

畢旅有感 (台灣畢旅系列之6)

你看到的未必是我看到的,而看看到的只存在一瞬間的腦海中,相機拍得下來的只是某部份。你感覺到我所感覺到的嗎?

2011年6月1日 星期三

畢生旅程 (台灣畢旅系列之5)

<畢生旅程>是我和另外三位同學(即FYP-MATE)在大學三年級書院通識研討的題目。
<畢生旅程>其實就是探討畢業旅行的意義。那時候很多內容都是空口講白話的,我們始終說不清畢業旅行和一般旅行的分別。但一切都不是狂玩的,至少讓我在真正的畢旅時感受更深。這才是真正的通識教育,成績是反映不到的。
就在完成畢旅後翼日,我收到一張明信片,然後不禁失笑,它是來自其中一位FYP-MATE在她的畢旅中所寫的。內容跟我寫給她的竟然互相呼應,有趣有趣。
這正是緣份!能夠認識不同性格的朋友,是我樂此不疲的事。

當天少少報告內容:
畢業旅行不只是玩樂,我們出發前,甚至計劃前就應該想一想自己有甚麼期望
期望是指對自己在這次畢業旅行中有何改善和進步的空間,例如,獨立能力要有所提升,更加學懂如何尊重別人的想法,,或是控制情緒能力進步。
在畢業旅行時要給自己機會與同行者和當地人溝通,然後靜下來,認真想清楚知道自己心中的思維,感受自己的情感
重新去認識自己, 不要被平日口中說的自己與行為事實不符,或是被別人所說的自己給標籤了 (沒有了自我)
這樣我們會更了解自己,看清自己是個怎樣的人
旅行後,我們亦需要檢討自己在畢業旅行中的行為和表現,以及得著,藉着這樣的了解,更清楚自己的本性
這些改變和得著對於將踏入社會工作的畢業生在待人接物的技巧和能力更有幫助

圖片1: 畢生旅程

圖片2: 小總結

圖片3: 明信片內容


伴聰音樂:


台灣畢業旅行途中回顧 (台灣畢旅系列之1)

一直期待,終於成行
同行七人,各取平衡
行行走走,發姣發扽
走馬看花,大吃大喝
忘形喧嘩,築成快樂
單打互串,連結情感
當下景色,明日記憶
某夜回頭,然回首
物是人非,此情不再
落花流水,本屬等閒
不能回頭,只能回味
分開簡單,遺忘極難
遺憾太多,珍惜太少
才下眉頭,又上心頭
回憶帶笑,曾經擁有
一路同行,相遇相知
年少輕狂,有過快樂
難忘旅情,無負一生
是主是客,何必區分
旅行意義,旅行意義
情愛家庭,信仰生命
跌倒迷失,轉了再轉
不過廿幾,毋用看清
擁抱當下,觀照己身
交換溫柔,分享情感
詩與胡說,隨便亂說
旅遊車上,往阿里山
祈求盼望,青空一片
就算下雨,未會太槽
晴雨風光,一樣珍惜
寄情山水,暫住寂寞
盡情投入,繼續前行
簡單文字,留住心情
(20110524 台灣畢業旅行DAY6 12:27
寫於台灣往阿里山車程上
洋蔥字)

孤獨的博物館 (台灣畢旅系列之4)

在事前沒有計劃下,是次台灣之行到過兩個博物館,包括台北當代藝術館和國立台灣文學館,卻是最令我流連忘返的兩個地方
你知道香港的文學館位處何方嗎?
哈哈哈
哈哈
我不太清楚文學是甚麼,我知道的是:香港是一個容不下一座文學館的地方。

每一次進入博物館,都是各自覓食的時候,皆因各人感興趣的都不大相同。而且要明白展物所說的,需要一定的專注,說話不能太多。就在我專注看某一兩件展物後,我轉向兩旁想分享一些感受,誰不知同行者都不知哪裡去了。在整個頗大文學館展區中,只剩下我一人,那一份冷清清的孤寂,教人有欲哭的衝動。我並不急於找尋大隊,而是找個舒適的位置,因為這是一個好好覺察自己的時機,我可以把這片刻當作是一個人去旅行。

我時常在人群中感到孤獨,那一位孤獨比獨個兒的孤獨可佈。我經常在不同群體中遊走,但孤獨感尤在,原來問題大多出於己身。我是一個不善於說不的人,我很少表達自己真正的不安、不滿、要求或拒絕,只是把感受都藏在心底,到負能量累積到快要爆發的時候,我會謝絕一切社交,走進自己的世界,寄情山水,或者以文字作出口表達感受。這份性格使我換來不少朋友,他們都說我容易相處。但我不過是逆來順受,所以可以跟更多不同性格的人相處。有時我會想他們根本不明白自己,可是我並沒有埋怨的資格,明明就是我自己沒有好好去表達。
就在坐了不知多久想了又想之後,我猜想同行者是否正等候我呢?之後我步出展區,看著呆坐的他們,心底禁不住暗笑,然後重回大隊。之後幾天才真真正正享受身處群體中的快樂。
旅行的意義,在於覺察內在陌生的自己。因著這份旅程中的孤獨,令是次旅行變得有意義。
喜歡一個人孤獨的時刻;酷愛一班人狂熱的片刻,但兩者皆不能太多。
期待下一趟旅程,祝閣下旅途愉快。

國立台灣文學館正展出< 夢中的橄欖樹~三毛逝世20週年紀念特展>
圖片1: 三毛眼中的孤獨


圖片2: 三毛眼中旅利的意義
圖片3: 孤獨的我 (每每事過境遷都好像說著別人故事,明明當時孤獨得要命)


圖片4: 人生呀!

圖片5: 她的出發;我的出走
圖片5: 三毛填詞的 <橄欖樹>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W7LkJ7UkSY&NR=1&feature=fvwp 孫燕姿版本)

圖片6: 國立台灣文學館門口
伴聽音樂
 

*聽說很多文學作家都是自殺身亡,孤獨是可以的,但要適度。

REFERENCE: